诸子百家散文(15)
8、《孙子兵法》
孙子小传(略)
孙子的主要着作:
1)《计篇》
原文:
孙子曰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
故经之以五事,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: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。道者,令民与上同意也,故可以与之死,可以与之生,而不畏危。天者,阴阳,寒暑,时制也。地者,远近,险易,广狭,死生也。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。凡此五者,将莫不闻,知之者胜,不知之者不胜。故校之以计,而索其情。曰:主孰有道?将孰有能?天地孰得?法令孰行?兵众孰强?士卒孰练?赏罚孰明?吾以此知胜负矣。
将听吾计,用之必胜,留之;将不听吾计,用之必败,去之。
计利以听,乃为之势,以佐其外。势者,因利而制权也。
兵者,诡道也。故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利而诱之,乱而取之,实而备之,强而避之,怒而挠之,卑而骄之,佚而劳之,亲而离之。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此兵家之胜,不可先传也。
夫未战而庙算胜者,得算多也;未战而庙算不胜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胜,少算不胜,而况于无算乎!吾以此观之,胜负见矣。
——《孙子》
释义:
《计篇》讲的主要是在战前研究和决定战争的方针、策略、计划等大事。
孙子把战争作为政治问题来考察,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,并提出要根据“五事”、“七计”研究战争的客观条件,探讨战争的规律,预知战争的胜负。
这在当时是一种精辟的见解。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”是孙子提出的一个着名的作战原则。
“兵者,诡道也。”就是说“兵不厌诈”,他主张从实际情况出发,用假象迷惑敌人,造成敌军的过失,出奇制胜。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。
译文(略)
注释:
1、《计篇》是《孙子》中的第一篇,是全书的总纲。
2、兵:兵器,引申为用兵,也就是战争。
3、察:细看,含有仔细观察、认真研究、慎重考虑等意思。
4、经:纵线,这里也有纲领、大纲的意思。这句说,以五事为纲要,即“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”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。
5、校:通“较”,比较。计:计算、估计。所谓“计”,即下文所说的:主、将、天地、法令、兵众、士卒、赏罚等“七计”。这七计是五事的引申,是敌对双方在这些方面优劣条件的比较,不可能有准确的计算,只能估计。
6、与:同“予”,给予。
7、而不畏危:应作“民弗诡也”。诡:违,违抗。
8、死生:指死地、生地。
9、曲制、官道、主用:曹操注:“(曲制者),部曲、旛帜、金故之制也。官者,百官之分也。道者,粮路也。主用者,主军费用也。”
10、将(jiang浆音):这里用作副词,抑将,行将,也就是假如。
11、以:使,亦通“已”。
12、权:机变、机动。
13、而:转接连词,而字前面八个字都作形容词用,都是指敌方情况。
14、佚:同“逸”。
15、胜(sheng生音):盛、妙。
16、庙:祖庙,庙算。古代用兵前在祖庙里举行一定的仪式,讨论决定作战计谋,叫庙算。胜:指开战前估计各种主客观条件,预计可以胜利。
17、18、得算“多”、“少”指胜利的主客观条件“多”或“少”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离婚后,闺蜜的首长大哥逼我改嫁 末日游戏:她打造神级庇护所! 重生后,他要上位做驸马 社畜到海贼世界里享受生活 眼睛一闭一睁,继承七个杀手女仆 幻想乡来了个新农夫 寒门布衣,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 高武:九十岁高龄,亿万倍暴击! 末日:一秒一盒自嗨锅,校花跪求我收留 玄幻:开局兰若寺,神御聂小倩 夫人直播算命,被全网警察关注了 禁锢之日 快穿之从安陵容开始不做炮灰 烽烟烬:女将末世行 边荒枭龙 我死后,就成了反派心头朱砂痣 港综:从警队弃子到地下皇帝! 糕香六零:误撩军区太子爷 杀戮太疯,诡异BOSS倒追我 放下青梅竹马后的快乐生活